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癫痫医院 | 白癜风医院 | 皮肤病医院 | 宁波耳鼻喉 | 性病医院 | 东莞耳鼻喉 | 癫痫病 | 整形美容 | 不孕不育 | 广州耳鼻喉 | 太原耳鼻喉 贵州耳鼻喉 | 长沙耳鼻喉
    成都男科 | 深圳男科 | 广州妇产 | 厦门妇科 | 陕西男科 | 西安胃病 | 武汉医院 | 杭州男子医院 | 长沙妇科 | 喀什妇科 | 北京糖尿病 | 乌鲁木医院 | 男科阳痿
    睡眠频道 > 专家谈睡眠 > 正文

    玩手机扰乱正常睡眠规律 睡眠不是越久越好

    2016年04月14日      家庭医生在线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睡不够第二天多睡一点补眠就好”是很多人对睡眠不足的处理方法。第二天多睡一会真的能够弥补前一天欠下的“睡眠债”吗?每天睡不够8个小时是否不健康?手机、平板电脑培养出来的“低头族”在睡前总要玩一玩,酝酿睡意再入眠,是否有损睡眠健康?睡眠频道特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高敏主任医师为大家进行解答。

    1、晚上偶尔失眠在第二天多睡补眠就好?——真相:睡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长期失眠的人在床上时间不宜超过八小时,那普通人若偶尔出现失眠,第二天补眠是否有用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高敏主任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补眠这一做法的意义并不大。偶尔睡眠不好、失眠或是由于加班太晚,或追电视剧等,属于人体正常范围内的表现,需过度惊慌,只需稍微调整自身的状态,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情,第二天按照平常的睡眠规律即可,无需刻意补眠。其次,睡眠时间越长越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一般情况,人们只需保持每天6.5-8个小时充足的睡眠即可。”

    高敏主任医师表示,同样是凌晨十二点睡,有的人五点就起床,有的人八点才起床。但这并不能说明前者睡眠不足或失眠。若前者第二天醒来觉得神清气爽,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证明虽然只需5个小时,但同样能有高水平的睡眠质量。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对睡眠时间硬性要求,只需平均时间达到6个小时左右,同时睡眠质量较高,则不需要担心是否存在睡眠问题。

    2、失眠的人应早点上床培养睡意?——真相:床上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早点上床培养睡意是生活中常听到的一种说法。这样的说法又是否正确?“对于本身存在失眠问题的人来说,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睡眠质量,待他有睡意时上床睡觉即可。”

    高敏主任医师表示,对于失眠的人而言,可通过睡眠效率——用睡着的时间除以床上的时间,从而判断他的睡眠情况。若在床上时间过久,反而会降低他的睡眠效率。因此,对于这类人群而言,在床上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最佳时间不超过八个小时。

    3、床上玩手机娱乐一下有助睡眠?——真相: 扰乱正常睡眠规律

    “来求诊的患者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是看一下手机,培养睡意。’‘睡觉前不玩一下手机,总觉得有点不习惯。’等。曾经有一名患者,尽管白天工作非常忙碌,但睡觉前他必须将今天朋友圈中所有内容看完,否则觉得浑身不自在。”

    高敏主任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躺在床上玩手机这一行为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睡眠规律——当你刷微博、朋友圈,看到一些你感兴趣的内容时,总忍不住点赞、评论,或与朋友交流,容易让情绪高涨、兴奋,本已存在的睡眠情绪、规律就被打破。这样不仅无法培养睡意,反而有碍于正常的睡眠,久而久之会引发更多睡眠问题。

    “但也不能剥夺大家娱乐的权利。因此,当大家睡觉前,可在书房、客厅等地方刷半个小时左右。一旦决定上床睡觉,就需要彻底放下手机,或任何娱乐设备。”高敏主任医师强调,睡觉、休息是床唯一的用处。因此,长期在床上玩手机的行为是绝不可取的。

    专家简介:高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是广东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专长于治疗中风病、中风病预防、中风瘫痪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痴呆、肌无力、肌萎缩、面瘫、神经痛、震颤麻痹、癫痫等神经系统及心理方面疾病。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江明霞 )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999个字符
    已有2999条评论 点击查看>>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x 关闭